碧桂园集团结对贵州台江雷山两县,夯实产业基础带动“三个效益”协同发展财经
2021年10月21日,“粤黔协作”生态养鱼鱼苗发放仪式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启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向当地农户赠送稻渔综合种养鲤鱼苗9000斤、水库生态养殖鳙鱼2万斤,助力台江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和生态水库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放鱼啦放鱼啦!注意注意!”“水来啦!水来啦!小心脚下啊……”随着现场此起彼伏的提示音,临时筑起的“导鱼入水”的人工“鱼路”水声隆隆,一尾尾活蹦乱跳的花鲢跨越千里,完成了终极一跃,扑进三四十米高差下的澄澈水库,翻起一圈白浪……
2021年10月21日,“粤黔协作”生态养鱼鱼苗发放仪式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启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向当地农户赠送稻渔综合种养鲤鱼苗9000斤、水库生态养殖鳙鱼2万斤,助力台江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和生态水库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碧桂园黔东南乡村振兴项目部负责人盛长城(右一)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资100万元购置“粤黔协作”生态渔业产业项目的鱼苗。
碧桂园集团黔东南乡村振兴项目部负责人盛长城接受新快报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粤黔协作’生态渔业项目覆盖了台江县2000多户农户,预计户均增收能有1000元人民币左右。”
2021年6月,碧桂园集团正式结对帮扶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台江与雷山两县,助力两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立足台江,提质贵州渔业多业态发展
“养殖和食用稻花鱼,是台江乃至贵州当地的习俗之一。”在生态鱼苗发放仪式现场的排羊乡排扎村村口,盛长城告诉新快报记者。
当日“粤黔协作”生态养鱼鱼苗发放仪式分别在两个地方举行,一处是排羊乡排扎村,这里是“粤黔协作台江县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另一处是岩寨水库青冈渡口,这里是大水面生态鱼养殖模式的试点水域。
新快报记者现场看到,排扎村的村民们一早便集中在村口空地上排队登记等着领鱼苗,一袋三十斤左右的鲤鱼苗被有序发放到农户手中,喜笑颜开的人们捧着抱着鱼苗往田里走,用最短的时间把鱼苗放进已经收割完毕的稻田里。

▲领到鱼苗的农户们喜笑颜开。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排羊乡排扎村“粤黔协作台江县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这种稻田鲤叫‘金元鲤’,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肉质好,特别适合稻渔综合种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王广军指着桶里活泼的鱼苗们告诉新快报记者,贵州当地风土条件属山地丘陵多,半山腰的梯田多,水质清晰,水源丰富,很适合发展渔业。“稻渔综合种养可最大化地利用田地,尤其适合贵州山区多的实际情况,实现‘一田两收。’”

▲活蹦乱跳的“金元鲤”正在转卸中。

▲排队领取鱼苗的村民们。
虽然台江当地向来有养殖稻花鱼的传统,但由于地势缘故,连片稻田面积不大,规模化程度不强,本地稻花鱼亩产量多为10公斤到12.5公斤,而在广东,王广军介绍说同类稻花鱼的亩产量可达25公斤左右,主要是基于技术上的创新和品种上的优化。“我们进驻台江县4个月以来,经过先期市场调研,结合当地这种种养传统,首选渔业产业,根据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贵州的稻渔综合种养提质。”盛长城补充说道。

▲历时16小时车程、行驶近1000公里、用9小时攀爬了2公里弯度近270度陡坡的运鱼车顺利停靠在岩寨水库青冈渡口路口。
在岩寨水库青冈渡口,历时16小时车程、行驶近1000公里、用9小时攀爬了2公里弯度近270度陡坡的运鱼车终于顺利停靠在路口,但路面与水面近三四十米的高差,如何让车上的鱼儿们顺利转移到水库当中去?这是个问题。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和台江县政府部门提前发现了这个问题,因地制宜动员当地百姓用树枝捆绑搭建起简易支架,支架旁每隔一两米安排人手借助传输袋将这两万斤鱼输送进水库。

▲“人龙”筑起简易输送带,送鱼入(水)库。

▲“今天这批鱼,不远千里来到贵州,上高山,跑长途,创了鱼类新历史。”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领队胡爱斌(左一)在“人龙”中感慨道。


▲路面与水库水面近三四十米的高差,陡峭的坡度给鱼儿入水设置了难题。
胡爱斌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根据在新阶段推动粤黔协作工作的新一轮东西部协作部署要求,2021年6月到贵州开展工作,这次“粤黔协作”生态养鱼项目,从前期市场调研选择适合的产业到发鱼放鱼的选址,再到对接社会爱心企业,工作队全程参与跟进,“黔东南州特别是台江,没有大面积耕地,但有稻花鱼养殖传统,是很好的切入点,社会企业像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等有非常高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项目推进,值得点赞。工作队接下来会继续跟进后续工作如监测鱼苗生长情况、对接销售渠道。”
青冈渡口现场人声阵阵,此起彼伏的喊叫声提醒所有人放水放鱼,鱼儿们如进入了一座密闭的“滑梯”,奔涌着从“滑梯”中冲入水库,水面上刹时间翻起一圈白浪,一点一点逐渐分散游动开来的鱼儿们,从清澈的水面望下去,恰似一枚枚壮硕的小鱼雷……
“水库生态养殖属纯天然放养,完全不用人工干预。”本次“粤黔协作”生态养鱼的鱼类供应商生生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洪桂标一边看着水库里越来越多的“小鱼雷”一边说道:“第一批次两万斤,第二批次四万斤预计11月初运上来。
党建引领,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乡村振兴持续化
“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是第一位的工作。”2021年6月,碧桂园集团结对帮扶台江、雷山两县,党建引领依然是“抓手”。
“6月9日我到台江后,我们项目部第一时间联动台江县委组织部,借助碧桂园集团与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同上云党课’,组织台江县党员干部和村支书参与。”盛长城介绍,7月份又组织台江县3名党员干部到延安参加清华大学碧桂园结对帮扶县党建(延安)提升班学习,“夯实基础。”
与此同时,如何助力台江、雷山两地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项目落地化及后续发展可持续化,亦是盛长城和团队重点思考的问题。“通过与台江政府部门的紧密互动,前期一系列的市场调研,结合本地实际选择相关产业项目。”
“粤黔协作”生态渔业项目的落地实施,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除捐资用于购买鱼苗外,全程跟进参与,“稻渔综合种养这种互补产业模式,既是台江当地传统种养模式,也是某种文化传承,本地人一直有吃稻花鱼的习惯,市场需求是有的,无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社会效益,进而到经济效益,都可圈可点。”盛长城表示,接下来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还将在台江继续探索渔业全产业链帮扶模式,实现联农带农、联农带社,为村集体增收,为当地人才培养和拉动人员就业出力,带动“三个效益”协同发展。
“另外,我们在通过文化和教育领域助推乡村振兴方面也有所规划。”盛长城介绍,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计划联动郎朗艺术基金会,为台江县捐赠“快乐的琴键”智慧音乐教室,“让乡村儿童能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音乐美育教育。”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