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将孩子导向何方产业
近日,“颜宁之问”上了热搜。“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面对这样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颜宁在微博上直言没有一位同学的回答让她眼前一亮。对此她不禁发出感慨“人类的知识才多一点儿啊,那么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呢”!
“颜宁之问”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我也常常在思考,我们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教育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作为一名国际商事律师,工作中我有机会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对比总结彼此间的成长历程、发展轨迹,与他们沟通学校、家庭教育的心得,得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感悟。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工业革命使经济、政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与工业革命存在密切的、有机的、内在关联的教育却没有发生实质性变革,没有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教育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标准化生产提供工人和管理人员,这就决定了当时教育的标准化、一致化特点。以电力和通信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仍然没有脱离为标准化流水线提供人力资源的模式。20世纪中叶后,迎来了以计算机和电子信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各国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然而,工业化时代大生产模式的教育形式仍然没有改变——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标准答案……学校教育以灌输式、机械记忆式为主,家庭教育重分数轻素质、物质溺爱思想权威等现象仍然不是少数。
如何才能不把我们的孩子培养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学校和家庭应如何携手共同探索创新教育模式?
未来什么样,我们不能准确判断。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分析问题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质疑和思辨能力。“为什么”“如何”“你怎么看”……这样开放式的提问会启发孩子以一个开放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听话的好孩子”常常被大人挂在嘴边,但听不听话并不是评价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去挖掘孩子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世界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多元化和打破陈旧的思维来指引,从而持续实现创新和创造。然而现实是,我们的大脑常常依靠以往的经验和直觉来选取最短路径进行思考。因此,我们需要教会孩子摆脱惯性思维、善于思辨。
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我特别推荐犹太人十分推崇的“海沃塔教育法”,其实它很类似大家熟知的头脑风暴。值得注意的是,有四项原则需要遵守:身份平等、时间固定、议题确定、遵守规则。如果家长利用权威或者经验教条主义来参与控制,那请先离席。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断不可以讨论之名行教训之实。
学以致用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分析问题后,最终要落实到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再亏不能亏孩子”,这是一种深入国人心中的教育观念,只要学习好,什么家务都不用做也是很多家庭的共识。但我们不能忘记“实践出真知”这句至理名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应对复杂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孩子成才的必然要求。特别一提的是,我始终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沟通社交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毕竟孤胆英雄历史上几乎没有,其只不过是好莱坞式电影的噱头而已。
在孩子成长的整个历程中,老师、父母之于孩子,就是人生的导师,在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去造福这个社会、造福他人。我们看到,很多改变世界的人都以终为始,在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指引下,用最仁爱的为人处世哲学,在实践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热爱的理想,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孩子能够拥有这样的幸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