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青海|走进“土乡”看小康头条
海东市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故又称土族乡。
张家绣园里,涂大娘忙着干活,在磨沟村,党建引领推动发展,马村头,农旅融合迈出新步伐,蔡家堡乡的人们,在幸福的路上...
记者在互助采访时看到,农业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裕在这最美的季节,通过镜头,记者将带你看互助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乡土故事
在互助县红崖子沟乡张家村的盘秀园,村里的妇女们聚在一起制作盘秀工艺品五颜六色的绣花线,灵巧的双手,绣出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自2021年盘绣园建成后,村里越来越多的绣娘会在闲暇之余来这里学习盘绣技艺,创新盘绣工艺,让指尖技艺发挥经济效益,鼓钱袋,暖人心刺绣妈妈们用自己的巧手绣出幸福的生活
张家村是土族聚居的传统村落,保留着土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民俗文化这里的刺绣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村里的妇女世代传承着独特的刺绣技艺
2021年9月,张家村两委因地制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县乡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盘绣园,为村里的绣娘提供了就近务工增加收入的平台乡党委政府充分挖掘土族文化潜力,传承,保护,发展民俗旅游,为全村开辟了一条可持续的增收之路
张家党支部书记张顺贵告诉记者,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该村保护传统村落和巷道设施,重点建设民俗文化展示区,融合传统美食,民俗,旅游,农耕文化,升级盘秀园,扩大唐卡等艺术产品生产同时对村里的绣娘,传统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增加收入
据盘秀园负责人张介绍,盘秀园成立以来,村里的绣娘有了固定的工作场所,加上多次培训,订单质量提高了,花样也多了目前盘绣园有固定绣娘40人,分散绣娘20余人绣娘们在家门口就赚到了钱建园至今,他们已经接了200单,绣娘平均月收入1300多元
同时,红崖子沟乡党委,政府继续努力打造地域民俗,土族文化传承发展,保护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特色村落,通过优化环境,挖掘特色,培育业态,进一步推动全乡产业发展以文化与旅游融合,传统手工艺传承保护,民俗开发,特色餐饮,集镇建设,规模养殖为重点,扎实推进‘五美’振兴,最终实现红崖子沟乡发展美,环境美,人文美,家乡美,生活美‘五美’发展目标红子沟乡副乡长赵芊羽说
看山,看水,记乡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互助县南门峡镇摩尔沟村自2021年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项目的推进和帮扶单位的支持,该村的集体经济得到了旅游业的不断壮大,全村的旅游业蒸蒸日上村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来越红火
莫狗儿村是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结对帮扶村自扶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先后投资2900万元建设了莫狗儿乡村生态旅游景区依托南门峡生态旅游资源,建立了吃,住,行,赏,买的生态旅游综合体,促进了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乡村振兴伴随着景区的建设和升级,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旅游,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中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吃了一顿旅游饭2021年底,摩尔沟村先后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摩尔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宝君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来,摩尔沟村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南门峡镇还把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重点推进各村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振兴等工作,积极谋划,争取资金,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帮助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果,增添了一个生态文明,富裕和谐的南门峡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施木栈道,采摘大棚,儿童娱乐设施等项目建设,阔步推进乡村振兴步伐,努力把摩尔沟村建成国家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王宝君说
南门峡镇摩尔沟村第一书记王国鹏也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把提升旅游产业作为摩尔沟村的支柱产业依托村内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积极协调解决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关键问题,为建设高原生态国际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走进互助县马丹镇哇玛村,农家庭院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脚下通往村民家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种植的青海云杉已经返青,呈现出新农村新景象去年旅游旺季,村里的乡村旅游点游客爆满大家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尝各种特色小吃和农家饭
推进农旅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自哇麻村被确定为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以来,哇麻村以注重乡土气息,保留乡风乡情为基本定位,打造了美丽哇麻村古台景区依托瓦马古台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瓦马古台马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深入推进农旅融合,通过能人带动,项目支撑,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同时,哇马村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党员积分制管理和党员亮身份提升党员整体素质,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和固定党日制度,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产业方面,依托古村落和生态优势,哇马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全村人致富
马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目前,景区已建成路障300多立方米,边沟400多米,改建院落8个,粉刷墙体20面我们村要依托瓦马古台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的村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家庭收入,共同走上乡村振兴的幸福之路李成明说
走进位于胡宁西路的互助县蔡家堡乡六里山新村,一栋明黄色的外墙和崭新的两层小楼映入眼帘宽阔的新村广场上,老人们坐在花坛旁相互聊天,孩子们在健身器材旁开心地玩耍
新村大门的右墙上,挂着几张对比鲜明的照片,有的是村民的故居,还有山上破旧的木瓦房,其他的是唐川镇上山城村的新居崭新的两层小楼沿着宽敞的马路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黄色的外墙上,走出大山奔向小康,幸福不忘共产党的字样格外显眼
蔡堡乡六里山村地处典型的浅山干旱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产业发展滞后行路难,饮水难,打工难,致富难,上学难成为困扰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依托精准扶贫政策,六里山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迁后,五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新村区域优势十分明显,发展潜力明显提升
为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蔡家堡乡各搬迁村因地制宜,着力打破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瓶颈,为搬迁群众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里山村确立了种,养,菜,出口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山上的耕地和闲置小学,紧密联系非粮化工作,积极培育规模养殖户,发展蔬菜种植和牛羊养殖项目,大力发展以劳务输出和运输为主的二三产业,让搬迁村民有产业,能致富
李山村第一书记陈告诉记者,目前,李山村有养殖大户16户,今年内将建成牛羊育肥基地,使村集体经济破题,建成7个蔬菜种植大棚项目建成后,可满足该村及周边群众的蔬菜供应需求
此外,村上还在劳务输出上做文章里山村852人,320多人常年外出打工劳务输出以零星为主村党支部将积极探索订餐服务,家政服务等方式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初步预计带动全村80余人就地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
不小康,关键靠老乡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质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记者在互助县乡镇采访时,最大的感受是,在土乡大地上,一幅幅宜业宜居的乡村画卷,一幅幅美好生活在乡村振兴中铺展开来通过记者的所见所闻,看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农村生产生活的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